2022年7月20日 星期三

血管瘤與他們的產地-肝臟血管瘤

 

「身體出狀況了!竟然是肝臟長腫瘤?」

「第一次做健康檢查,肝臟長了三個腫瘤!」

「醫生說我肝臟有腫瘤⋯⋯」

在看YouTube或是新聞時,不時會看到類似以上的封面跟標題,吸引著你點進去,但仔細看完後,才發現⋯⋯啊,原來指的是肝臟血管瘤

隨著健康檢查的概念盛行,發現血管瘤的機率也越來越高。

一般人都會聞「瘤」色變。不過血管瘤真的這麼可怕嗎?會影響到健康嗎?

看完這篇文章,也許你就不會再心驚驚。


血管瘤是什麼

血管瘤是一種良性的腫瘤,顧名思義,就是一種「血管」異常增生後造成的腫「瘤」。

造成血管瘤的原因目前仍不明,通常認為是天生的變化。


血管瘤與他們的產地-肝臟血管瘤

肝臟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就是肝臟血管瘤。根據不同的研究統計,約有0.4%到20%的人會發現肝臟血管瘤。

不管是小嬰兒或是老人家,都有可能在肝臟裡發現血管瘤,不過最常見的年紀是30歲到50歲。

女性有血管瘤的比率高於男性,而且女性發現血管瘤的年紀通常較輕,血管瘤也比較大顆。

通常血管瘤的大小不太會改變,不過有兩個因素可能會讓血管瘤變大顆,一個是懷孕,另一個是使用雌激素(比如口服避孕藥)。

有些人會問:「為什麼我的肝臟會長血管瘤?」。簡單來講,其實就是「體質」。

所以也不用擔心是不是自己做了什麼事或吃了什麼東西才會長血管瘤,他可能從出生時就一直陪著你到現在,只是剛好最近才被發現。


肝臟血管瘤有什麼症狀

大部分的肝臟血管瘤是「沒有症狀」的。

如果腫瘤太大顆,壓迫到附近的器官,就有可能造成症狀,如:腹脹、腹痛、噁心、嘔吐⋯⋯等。

除此之外,如果腫瘤太大顆,而且長在肝臟表面,也可能有破裂出血的風險,不過這樣的機率是非常低的。


肝臟血管瘤怎麼診斷

要診斷肝臟血管瘤,最方便安全又快速的方式就是「腹部超音波」。典型的超音波影像會看到「界限清楚」、「均勻的」、「高迴音性」結節,而且大多數是小於3公分。

如果超音波看到不典型的影像表現,或者結節較大顆,又或者在追蹤時發現結節有明顯增大的情形,就可以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或者是「核磁共振」,來確定到底是單純的血管瘤呢,還是有其他的可能性。

一般來說肝臟血管瘤不需安排肝臟切片檢查,因為上面提到的非侵入性影像檢查就有很好的診斷準確度,而且血管瘤本身就是滿滿的血管,如果切片下去會比較容易流血。


肝臟血管瘤要怎麼辦

先說結論:絕大多數的肝臟血管瘤是「不需處理」的。

就像前面提到的,肝臟血管瘤是一種良性的腫瘤,而且大部分不會造成症狀,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追蹤」。

只要不大顆,或者在追蹤的過程中沒有持續長大,那就是定期追蹤就好。

如果血管瘤比較大顆,或者在追蹤時看到持續變大,那就需要進一步的影像檢查來確定診斷。

前面有提到,懷孕和使用雌激素可能會讓血管瘤長大,不過研究並沒有報告會影響健康或者懷孕的過程,所以一樣記得定期追蹤就好,不需要過度擔心。

如果確定是血管瘤長得太大顆而造成腹部症狀,就需要考慮接受進一步的處理,如:開刀、電燒、栓塞⋯⋯等。


結論

肝臟血管瘤,就是個從出生一直陪著你的朋友,只要他不要長歪不要學壞,就跟他和平共處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